Hoem > Relevant > Industry > 纺纱趋势
Share
多个纺织千亿产业集群,福建棉纺行业经历阵痛的现状
2019-06-06 12:14:28 source:全球纺织网 type:转载 author:全球纺织网

“城绕青山市绕河,市声南北际山河”,提起福建人们更多想到的是山水美景,殊不知在这样一座云蒸雾绕的城市里,纺织产业已经崛起。


《福建轻纺》发表的一篇文章说,纺织在福建做成千亿产业集群,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后,福建民营经济就是从纺织服装开始起步的,从最初的“三来一补、前店后厂”再到现代化的产业集群,福建正在用华丽的数字书写着一段段纺织传奇。


如今,传奇还在继续上演,福建纱线产业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中国纱线产量2976万吨,其中福建纱线产量超过山东、河南,以全年累计569.21万吨的数据跃居第一位。而2017年,福建纱线产量还排在山东、河南之后,居国内第三。


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迅猛,产业布局完善,特点鲜明


早在70年代,福建泉州等沿海一带开始出现一些小型服装加工厂,此时的作坊式小厂就像一个个“星星之火”,在经过了狂风暴雨的洗礼后,通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慢慢向上延伸发展,最终开创了纺织行业的新天地。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终于在2013年,长乐市纺织企业当年实现产值1140亿元,这也是福建首个实现千亿产值的产业集群。


不仅长乐市,同一时期,泉州晋江也一步步发展壮大。纺织服装业作为晋江市第一大产业,2016年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实现总产值1105亿元。更令人意外的是,晋江是中国拥有驰名商标最多的县级市,涌现出包括九牧王、七匹狼、劲霸、柒牌、利郎等消费者耳熟能详的驰名品牌,成为男装市场的主导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此前的星星之火都已成为燎原的熊熊大火。


随着纺织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福建省纺织企业用棉量也迅速增加。据当地人士介绍,福建省年用棉量从几年前的四五十万吨增长至100多万吨,而当地棉纺产业链的布局也日趋完善。据福建省纺织协会统计,目前该省棉纺纱锭规模突破1300万锭,其中福州地区800多万锭(长乐700多万锭),泉州地区100多万锭,三明地区200多万锭,莆田、龙岩、南平、漳州等地区150多万锭。棉、棉混纺、化纤混纺纱线开发成为福建纱线产品的特色,非棉纱线、织物开发加快,涤纶、粘胶以及化纤混纺纱在国内居首位。2018年全省棉纺纱线实际产量569.21万吨,其中棉纱85.35万吨,棉混纺纱244.76万吨,化纤纱239.10万吨。福建省棉纺纱线主要销售到广东、浙江、江苏以及福建等省的专业市场。


此行前往福建地区,记者眼见一座座工业园区拔地而起、整齐划一,纺织机器高速运转,发出阵阵轰鸣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淀,福建不仅在纺织化纤材料、棉纺纱线、面料织造、印染加工等方面在国内具有较强产业优势,而且呈现出化纤、纺纱、织造、染整、服装、纺织机械、专业市场等行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可谓遍地开花、共生共荣。


借“政策东风”,加强协调产业布局,打造多个千亿产业集群


为适应经济发展新要求,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工业转型升级,2018年国家工信部发布“关于《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的公示”,其中福建被列入重点承接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地区。根据目录,福建省重点发展高品质纺织面料的有福州、厦门、泉州、莆田、三明等;重点发展品牌服装、家用纺织品的有泉州、福州、三明、南平、龙岩等;重点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的有三明、南平、厦门、泉州、漳州等;重点发展生物质纤维的有泉州、福州;重点发展印染节能减排新技术及设备的有福州、泉州、三明等。


借助国家产业的“政策东风”,福建省精耕细作、谋定而后动,积极做好产业前后发展的衔接问题。据记者了解,为了承接好国家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政策,去年10月,福建省发改委、省经信委联合出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千亿产业集群推进计划,提出到2020年,力争培育形成20个以上产值(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重大产业集群,其中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泉州)实现产值3100亿元,纺织鞋服产业集群(莆田)实现产值1200亿元,制鞋产业集群(泉州)实现产值1900亿元,届时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区域特色突出、结构明显优化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5月28日,在福建永安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举办的棉花形势分析会上,福建纺织协会相关领导表示,未来福建要建设新型纺织制造业基地,打造具有地区产业特色的纺织专业园区,包括化纤新材料、纺纱、纺织面料织造、染整、产业用、服装、纺织机械等行业。加快与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等纺织发达地区以及新疆等棉花资源地区的密切合作,发展与台湾省以及国际纺织先进国家的技术交流,建设国际水平的现代新型纺织制造业基地。


在加强同兄弟省份联系的同时,福建还要做好因地制宜、产业升级、区域分工协作。省区内石狮、晋江、长乐等沿海地区纺织产业集群要完善产业链及专业市场配套建设,推进“互联网+”战略,加快创新型发展。内陆地区的三明、龙岩、南平等地区纺织产业集群,要坚持“基地化、集群化、专业化”开发模式,创造低碳、绿色、环保高新技术纺织产业转移条件和优惠政策,吸引境内外客商、企业集团、研发机构等投资合作,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集群和园区发展后劲。不久的将来,一个个布局更加合理、更加完善、更加先进的产业集群,将以崭新风貌屹立在福建大地上。


面临内外冲击,未来发展道路仍将曲折


虽然发展势头异常迅猛,但福建地区相比国内其他纺织大省,也存在自身的一些劣势。协会领导认为,福建纺织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劳动力不足,部分棉纺、化纤、织造企业缺工,部分新增能力面临员工不足的困难;二是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短缺,特别小型企业用于减少用工提高生产率的技术改造资金困难,企业转型升级进展缓慢;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不足,人才短缺,三是开发型的管理技术人才难求,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缺乏下游终端品牌,同质化竞争激烈。四是棉纺行业品种主要是涤/棉、涤/粘、纯涤和纯粘四大类,纯棉产品少,其它纤维混纺品种则更少,并且纱支大多是21支-60支,60支以上的高支纱则更少。


前景是光明的,但通往成功的道路必定是曲折的,在前有拦路虎,后有追兵的情况下,福建纺织产业只能迎刃而上,甚至可以说要杀出一条血路来。记者体会最深的是,福建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原料和产品位于产业两端,与原料地建厂的企业相比,不具有采购成本优势,与接近消费市场的企业相比,销售优势也相对弱一些,企业只能在加工过程、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比如现在新疆棉运至福建的汽车运费是700元/吨(不含每吨500元的运费补贴),正常情况是800元/吨(运至河南基本在600元/吨),在11月出疆高峰期达到了1400-1500元/吨。


在棉价大跌的背景下,国内棉纺行业正在经历阵痛,而福建棉纺行业也未能幸免。永安一家企业采购部主管说,该地区纺织企业以5-10万锭为主,棉纱正常周转库存一般在7天左右,今年从4月份开始销售遇到困难,目前库存在20天,明显偏高。当地有些企业为了资金周转,已经将混纺纱降价1000-2000元/吨亏损处理。即便亏损运转,企业也不能轻易停工。相较内地纺织企业集中在县村一级,永安企业员工基本靠打过工维持生活,一旦出现关停,想要重新开张的难度会远远高于山东、河南、江苏等纺织大省。


据记者了解,在这轮棉价大跌过程中,福建纺织企业承受的压力大于内地企业。河南、山东等地企业可以将原料库存周转期降至7-10天,但是福建纺织企业生产涤棉混纺产品,加上配棉和运输距离缘故,库存一般都在2-3个月,即便库存少的企业也维持在1.5-2个月,可想而知在棉价大跌、产品累库的过程中,企业两头都要承受很大压力。


尽管前路漫漫,但山水环绕,景色依旧,传奇仍在延续,福建纺织产业正以其蓬勃发展之朝气描绘着一幅美丽画卷。



Latest comments(0)
Let me write a comment
register      More account logins: QQ WeChat
EGISTER
Binding Mobile Phone Number to Protect Account Security
SMS login
Password login

WeChat

QQ

Retrieve password
Next step
Retrieve password
Change Password
Binding Mobile Phone Number to Protect Account Security